內容來自sina新聞

地皮大王曾為漢口規劃26條馬路

  本報訊(記者蔣太旭 羅京)昨日,被稱為"漢口地皮大王"的近代武漢工商巨子劉歆生銅像,在其傢鄉東西湖區柏泉鎮揭幕。劉歆生曾為漢口城市建設親繪規劃圖,其後人昨日首次公開瞭一張照片,照片中劉歆生向傢人展示其漢口規劃圖紙。

  清末民初,劉歆生是漢口巨富,擁有地產近40平方公裡,當年曾捐60萬兩白銀修築張公堤,打造"漢口特別模范區",被世人譽為"大漢口之創造者"。1941年,84歲的劉歆生在漢口去世。

  據介紹,這張照片拍攝於1902年前後,當時的劉歆生已"名揚漢上"。劉歆生重外孫女婿丁昌友信貸化任何問題免費諮詢說,照片中紮著清代長辮的劉歆生正給傢人展示其打造大漢口的規劃圖,照片左邊為其原配妻子劉王氏,兩少年系長子劉敦龍和次子劉敦鳳。

  據瞭解,這是劉歆生去世後,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張劉歆生中青年時期的照片,也是目前能找到的第二張劉氏照片。另一張照片為晚年劉歆生和傢人在漢口合影,目前陳列於武漢博物館。

  歷經一個多世紀,當年劉歆生所畫漢口規劃圖早已湮沒,但他當年建設大漢口的設想卻通過文獻史料得以記錄。

  本報老報人李潔龍先生通過走訪劉氏後人及查閱相關史料發現,成為"武漢首富"後,劉歆生狂熱地收購地皮,"他被規劃設計迷住瞭心竅",每天下班回傢,就鋪開一張張平面圖,計算長寬,成年累月樂此不疲,他的全部規劃設計目標隻有一個:修築街道。

  1909年,劉歆生設計的開辟後湖商場(後改稱漢口商場)整套規劃清晰地展現在市政工程處,官員們佩服劉歆生的術業專攻,他與官員最終規劃藍圖。根據當年上海《申報》對此作的報道,他在當年規劃漢口26條馬路後來都成瞭現實,今天的中山大道、解放大道等許多漢口主、橫幹道均為其當年設計,並最後付諸實施。

  劉歆生後人與其銅像合影 通訊員方懿 攝

  劉歆生向傢人展示漢口規劃圖紙 見習記者任勇 翻拍

  劉歆生走上銀幕

  漢產電影《孕城》昨日首映

  本報訊(記者羅京 蔣太旭 通訊員方懿) 昨日,以漢口近代富商劉歆生為原型的漢產電影《孕城》,在其傢鄉東西湖舉行首映式。這部充滿漢腔漢韻的電影,將於本月10日在省內各院線上映。

  《孕城》是根據我市作傢彭建新"紅塵三部曲"中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。故事的男主人公劉宗祥的原型是近代漢口地皮大王劉歆生。

  電影《孕城》漢味十足:原型劉歆生是武漢商人,原著作傢為武漢作傢協會主席,演員有武漢市民十分熟悉的周錦堂、田克兢等本土演員,觀眾通過電影可以感受到上世紀初期的武漢風土人情。

  漢口城市發展中的一些節點性事件,在影片中得到集中展示:影片通過主人公的活動,講述瞭修築張公堤、漢口新市區中的歆生路(現江漢路)修建等故事。

  對電影最感親切的,當屬劉歆生的柏泉鄉親。劉歆生是東西湖柏泉人高雄苓雅房貸,電影在柏泉府河、天主教堂等地多處取景,部分場景中的群眾演員在當地就地取材。

  電影的笑點,則來自於漢腔漢調所特有的幽默。影片中,武漢獨有的歇後語、市井俚語被大量使用。除瞭張之洞和劉宗祥兩個主要角色外,其他演員基本上都是用漢腔對話,很容易引起武漢觀眾的會心一笑。

  "看電影不能簡單地對號入座。《孕城》主角原型雖然是劉歆生,但是也不全是劉歆生,而是集中瞭同時代其他商人的一些特點。"《孕城》作者彭建新說。

  影評傢李顯傑認為,這部講述老漢口故事的影片,較好體現瞭近年武漢電影中的"漢口腔調",在演員刻畫、人物塑造中都較好反映武漢特有的市井氣息,漢口特色、漢口味道都很鮮明,是近年開掘本土文化資源的一部好影片。

  小地方接連產生工商巨子

  柏泉緣何擁有"企業傢土壤"

  本報訊(記者羅京 蔣太旭 通訊員熊仁強)漢口地皮大王劉歆生、裕華紗廠創始人紡織大王張松樵、海光農圃創始人周蒼柏......武漢東西湖區柏泉,一個小小古鎮,接連產生瞭數個影響武漢的工商巨子。

  "漢口開埠以後,武漢就成為中國各地商人的競技場。"在昨日的劉歆生研討會上,作傢彭建新感慨,活躍在武漢的有寧波商幫、川籍商人、湖南商人,漢口的大商人往往來自外省和外地,本地商人成為巨商的反倒不多。

  而柏泉籍商人,似乎是個例外。通過房地產發傢的劉歆生,高峰時期資產數千萬,是擁有全國聲譽的漢口巨商;裕華紗廠創始人張松樵,則成立瞭裕大華財團,在重慶、成都、西安、石傢莊都擁有產業,橫跨船運、金融、電廠、煤礦等多個行業,是全國知名的實業傢。

  劉歆生,出生於柏泉劉傢嘴,張松樵出生於柏泉萬子山,且都出自平凡人傢。這些寒門子弟,一躍成為巨商,和柏泉這片地方有什麼樣的關聯?

  柏泉當地文史研究者黃子材分析,"東西湖圍墾以前,柏泉處於湖區,水患嚴重,加上與漢口很近,因此男丁往往到漢口謀生,通過商業改變命運的欲望要較其他人為強。同時,柏泉的天主教堂開設瞭學校,因此,當地子弟視野應較為開闊。如果不在教會學校讀書通曉外語,劉歆生就不可能成為洋行買辦,積累從事地產生意的資本"。

  反過來,這些走出去的商人成功後則會反哺桑梓,在傢鄉興辦學校,並提攜鄉鄰。如柏泉籍高氏父子的"洪發利"及其制造廠,就曾積極參與裕華紗廠的營繕工作,並隨裕華將業務擴展到重慶等地。

  鏈接>>>

  一生捐款價值36噸黃金

  劉歆生不僅是"地皮大王",也堪稱當時"中國頭號慈善傢"。本報資深老報人李潔龍向記者披露,1927年,歷經戰火的武漢三鎮百業凋零,劉歆生一次捐出瞭1600萬銀元,用於市政建設和救濟失業者、難民。李潔龍說,劉氏歷年捐款總計達2400萬銀元,如按當時比價,折算成黃金達36噸。

  (記者蔣太旭 羅京 通訊員方懿)

新聞來源http://wh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09-05/09364431079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xrhode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